“工业设计不仅能更好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设计+制造’的新模式同时也利于带动整个高端装备行业的发展连通,无论对于企业还是行业都有着积极推动的意义。”近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立成一行在参观国家级工程机械工业设计中心时感慨。该中心由山东省工程机械创新创业共同体联合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及产业链企业共同建设,为工程机械产业链条上的40余家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支持。近年来,济宁市围绕主导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在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个产业构建“1+N”协同创新体系,打造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高校院所为创新源头、以科技人才为创新支撑、以成果转化为创新目标、以政策引导为创新保障的高效创新机制,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创新联盟整合了产业资源,加强了技术共享,促进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济宁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如伟说。近年来,济宁市依托行业协会,吸纳了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助企攀登”企业,成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今年以来,创新联盟牵头举办了山东省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济宁市高端化工“1+N”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会。山东铭德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凤国激动的表示:“通过各类活动,联盟为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接触高层次创新资源的机会,带来了一批优质的人才、项目和扶持资金。”“龙头企业牵头建设,链上企业主动参与,‘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单位积极加入,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的构成特点。”济宁市科技系统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萍向大家介绍,高端装备产业共同体涵盖工程装备、矿山装备、电力装备等创新链,高端化工产业共同体涵盖智慧绿色化工、煤基化工新材料创新链。“过去我们自己申请省级科技创新工程很难符合条件,今年,有‘龙头大哥’带着我们联合申报,信心十足。”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春朝说,济宁市创新创业共同体通过联合申报、“全球揭榜”等方式,有效引进、利用了国内外行业优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资源。济宁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梁晨光说,“未来,我们将持续扩大版图,辐射带动周围的县市区链上企业。”今年,山东人才发展集团与泗水县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了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通过市场化模式带动资源合理流动,将人才力量转化为了产业增量,这正是济宁市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根据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产业特色,优化资源配置,铺设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到产品落地的快车道。”济宁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刘君说到。济宁市重点对接华中科大等高校院所,建设了山东省机器人应用技术转化中试基地、航空航天产业园等成果转化机构。对接北京大学等,建成了山东省绿色化工示范中试基地。搭建“一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2022年,山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获批全省唯一的省级智能过程控制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于洪金说:“我们实验室由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联合山东大学共同建设,能够顺利获批,离不开济宁市政府和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扶持。”济宁市以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和成果转化机构为基础,整合高校资源联合建立升级高层次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智慧园区示范平台。今年新增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8家,总量达到701家。其中,分布在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领域的创新平台达到547家,有力的支撑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以高校战略合作和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为基,顶尖人才牵头、知名教授专家为主体、优秀青年人才参与,是济宁市创新创造新格局。“我们将深度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全面打造校地融合发展示范样板。”济宁市科技局副局长苏振在济宁市与青岛科技大学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说。济宁市与青科大联合打造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立校地合作联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资源对接机制。为进一步吸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落地,济宁市积极邀请优秀人才参加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申报、等创业大赛等活动,山东大学教授赵红霞表示:“济宁市政府对创业团队的政策扶持力度大、申报指导服务细,进一步增加了我们项目落地的决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济宁市人才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志国表示,下步,济宁市将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坚持创新主体在企业、方向在产业、支撑在人才、保障在制度的总体思路,持续打造“1+N”协同创新体系,深度推进“四链”融合,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共同提升。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