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法官本色 书写无悔人生
——记济宁“最美公务员”张永杰
“为老百姓而来的人,老百姓都不会忘记!”在基层工作的14年里,他走遍了辖区内大大小小的村庄,用心查明每一个案件事实,用真情化解群众难题;他视老百姓为亲人,将责任担在肩头,对上门求助的群众热情接待、竭诚服务;他创新“家事案件在家中解决”工作理念,以公平的尺度平衡法理和情理,将司法温度送进千万家。他就是梁山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永杰。
责任担当扛在肩上,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走进梁山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西侧玻璃门上“张永杰工作室”几个蓝色大字格外耀眼。作为全省第一个以法官个人姓名命名的“1+1+1”模式审判团队,工作室成立以来,张永杰和他的团队年均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最多时达600余件,案卷有9米多高,不仅浓缩了1200多个家庭的酸甜苦辣,还承载着张永杰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
一年夏天,两位老人专程到法院向张永杰求助,当时屋里坐满了当事人,张永杰一时没顾及上两位老人。“就这么对老百姓,还优秀法官呢”,焦急等待的老人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张永杰这才发现这两位老人,瞬间感觉“怠慢”了他们。第二天一早,张永杰根据老人在大厅登记的信息,沿着黄河滩区小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找到了老人所在的小村庄。走进小院里,张永杰见到了老人,立刻迎上去握住老人的手,“是我不对,以后有事就打我电话,我来找你,行吗?”听后,老人红了眼眶。原来,老人面临赡养难题,又不忍心打官司告儿子,两难之际想起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张永杰。于是老两口顶着烈日,几经周折才找到法院,因为不识字,一路上还是问着路赶来的。了解情况后,张永杰更是自责不已。当天,他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把老人的子女召集在一起调解,最终达成赡养协议。临走时,老人抓住张永杰的手一直送到村头,“这一次俺知道了,法院就是给咱老百姓评理的地方!”一句朴实的话,让张永杰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更坚定了为民信念。
面对家事纠纷的特殊性,张永杰没有单纯对照法条来分辨是非曲直,而是全流程调解,用心、用情、用理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让结果不仅“看起来很美”,而且“用起来很实”、“想起来很暖”。自2012年以来,张永杰审结案件5000余件,调撤率80%以上,服判息诉率达99.9%,无一错案、无一信访,成为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先进践行者。
机制创新融入实践,奋力提速多元解纷
“跨过群众的门槛,才能走进百姓的心坎。”张永杰通过不断创新“法官工作室”诉讼服务方式,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审判团队模式,他总结推广了“3456”工作法和司法为民“四字诀”。他采取巡回审判方式,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搬到田间地头,登门调解、现场开庭,打通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张永杰不断践行“审判零距离”,大量家事纠纷在一线得到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动能,促进了家庭和谐、乡风文明。
虽然大量案件得到了化解,但总有些事让张永杰始终无法释怀。那是一件继承案件,当事人是80多岁的老人,唯一的女儿因交通事故死亡,女婿拒绝分割遗产,张永杰多次到双方家中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而在开庭前一天,老人却因病去世。每每想起,张永杰心里总是自责,为什么不能把案件处理得再快一点呢?此后,张永杰深刻吸取教训,不断创新审判方式,在平衡好情理与法理的前提下,推进家事审判进入 “快车道”,他严格控制时间节点,实现平均19.98 天结案,做到家事纠纷化解有温度也有速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张永杰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探索“智慧家事审判”,采取“冷静期前置+诉前多元化解+云审判”的方式,让家事案件通过速裁解决。同时,创新“云调解+家事速裁”非接触式审判模式,实现家事案件“云端”调解,让群众足不出户,一部手机就能化解家事纠纷。
群众利益放在心头,打造家事审判品牌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张永杰善于在调解“走心”上下功夫,积极寻找每一个案件“情理法”的结合点,运用调解方式实现家事案件案结事了,在群众中赢得了“金牌和事佬”的美誉。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家事法官是处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街道大妈,但当走进家事法官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时,才会明白每一个纠纷的圆满化解,都离不开家事法官背后的默默付出和无以言明的辛酸,也彰显出他们的司法信仰和为民情怀。张永杰曾处理过一件特殊的离婚案件,原告患有肺癌并已转移到脑部,感觉时日不多,而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在生命最后的日子,解除并不幸福的婚姻关系。为了能尽快圆满化解案件,张永杰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一连七天到人民医院传染病房做调解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离婚案件最终得到妥善解决。在调解期间,张永杰每次从医院回家,妻子不让进门,只有在门口消完毒、脱了衣服才能进家,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每每谈起工作中的这个“小插曲”,张永杰总会禁不住苦笑。
为让家事案件更多地体现司法柔性和法律温度,张永杰提出“家事案件在家中解决”理念,总结了家事纠纷化解的“ 三字决”,即“和”字为先、“情”字贯穿、“稳”字为安,“家有九凤”等一批有影响的家事案件得以圆满化解。2017年,以张永杰为原型的党建人物纪录片《平凡的力量—清官善断家务事》获评山东省长纪录片一等奖,全面呈现了张永杰以平凡力量传递司法正义和法治精神的生动实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面对满墙的锦旗,张永杰有无以言表的自豪。十年如一日默默扎根基层,张永杰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努力化解每一个纠纷,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微光暖化每一位当事人的心结,真正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化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来源:济宁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