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区科技
济宁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实施四大攻坚行动 确保重点工作指标“双过半”
发布日期:2022-05-09 21: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高新区科创局聚焦重点科创工作,强化政治担当,盯紧核心科技指标,组织实施“四大攻坚行动”,全力确保重点工作指标“时间到半、任务超半”。

实施“科技硅谷”攻坚行动,集中突破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打造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式落地、矩阵式发展。一是集中突破大院大所。严格按照大院大所认定标准,聚焦“中字头”“国字号”、世界大学TOP500等大院大所,实施组团式招引,上半年招引大院大所3家以上,推动中科先进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在医学协同创新方向、济宁能源与中国矿业大学在煤炭安全方向实现突破。二是实施“十城百校”计划。聚焦“231”产业集群补链、强链需求,与南京、西安等10个创新资源富集城市的100所高校建立合作对接关系,有针对性地筛选科技成果,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三是拓展成果转化空间。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资本参与”的模式,打造2万㎡高端装备产业中试基地。与市产研院联手打造5.9万平方米的中科科创园,推动中科系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实施“科技赋能”攻坚行动,集中突破一批“高质量创新企业”。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速科技资源向产业聚集融合,切实提高主导产业科技“含金量”。一是强化科技强企培育。全面推行创新积分制试点,建设创新积分信息平台,打通多部门、多领域数据共享渠道,精准量化扶持科技企业成长,构建“种子高企、准高企、申报高企”梯次培育机制,上半年培育高企93家、招引高企4家,实现同比翻番。二是实施“科技攀登”计划。发挥市产研院、省激光所、中科先进院作用,对攀登企业进行“科技诊断”,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对接大院大所科技资源,定向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确保攀登企业高层次产学研合作覆盖率50%以上。三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清零行动”和规上服务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针对重点企业实施定向帮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账表“应建尽建”、费用“应提尽提”、数据“应统尽统”。

实施“科技引凤”攻坚行动,集中突破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充分释放创新谷人才集聚效应,探索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育机制,构建全链条科技人才服务新模式。一是建立人才精准引育机制。依托济宁创新谷科技云平台,开辟科技人才信息库,对重点人才绘制“画像”,实施精准跟踪培育。落实“人才配额”“飞地引才”“离岸创新创业”等系列人才引育政策,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务,上半年组织申报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不少于20个。二是深入挖掘外专人才资源。建立区内部门协作机制,深入挖掘外专人才资源,提供人才引进许可、项目申报等全流程服务,上半年组织申报国家高端外专项目、省“海外工程师”等各类外专项目不少于20个。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制定科技人才培育5年行动计划,组织科技人才开展经营管理、技术研讨、创业投资等专题学习交流。引导攀登计划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大力培养后备青年科研人员。

实施“科技强基”攻坚行动,集中突破一个“高磁场创新生态”。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创新谷实体化运作,加快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科技孵化与产业发展深入融合互动,构建高磁场创新创业生态。一是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创新投融资模式,与市产研院合作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探索“基金+项目+园区”实体化运作模式。二是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创新谷科技云平台,整合企业、项目、院所等各类数据,面向全市开展政策咨询、高企申报、科技金融等全链条科技信息服务。在A3栋高水平打造4000平方米“创新灯塔”,入驻一批高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占领全市科技服务高地。三是构建特色双创生态。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一批高能级双创孵化平台,构建完善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链条。结合“济宁市文化科技产业带”建设,打造省级一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高新区核心区投资3亿元打造42亩创新创业综合体,引导双创资源向街区聚集。在麒麟岛建设聚合科研、居住、产业功能的“千亩级”创新生态圈,集聚瞪羚、独角兽级别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策源地。


供稿:高新区科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