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现锋,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生态修复、深部资源勘探与地热地质。现为自然资源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山东省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探矿工程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大学和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
谭现锋共主持或参加了地热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勘查及地质找矿项目70余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和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各1项,在深部资源勘探、地热及干热岩勘查和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新发现及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入选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第三梯队、第一批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被授予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省直机关最美青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科技创新带头人、山东省地矿局青年科技奖、山东省地矿局曹国权地质科学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3篇;取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专著和国家行业规程4部;主持在编国家能源局规程2部、省标2项;主持和参与的项目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谭现锋参加地质工作二十多年来,长期在国内、国外从事地质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地质队员成长为三级研究员并带领山东省地矿局最大的综合性地勘队伍鲁南院从事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地质找矿、清洁能源勘查、生态环境修复、测绘地理信息与地质大数据开发应用、工勘施工等地质技术服务工作,多项工作走在全局前列。谭现锋带领科研团队研发了高效节能仿生钻进-快速成井新技术和大口径深层地热井填砾新方法,为深部地热(盐卤)资源的高效钻采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施了90余眼中深层地热井及回灌井并新发现了多个大型地热田,成功打造了“政府引导、地勘跟进、企业投资、百姓受益、生态改善、乡村振兴”新农村清洁能源供暖“郓城模式”和“德州模式”,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地矿经验。在黄河三角洲和青海盐湖成功实施了40余眼大口径深层卤水取心钻井,为进一步查明两地2000米以浅的深层卤水资源量提供了技术保障,探明的深层卤水储量潜在经济价值1200余亿元。实施了我国境内的多个干热岩钻孔施工,发明了2种耐高温钻井液,对干热岩高温孔底动力钻具、高温试验测试、耐高温钻井液、高温钻探复杂事故处理以及目的层压裂进行了国内首次应用探索,为我国的干热岩勘探与开发打下了坚实的钻探技术与工艺储备。长期从事矿山地质环境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为深化中国东部高潜水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奠定了基础。作为自然资源部采煤沉陷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积极探索中国东部高潜水位区“土地复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开发利用”四位一体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新模式并参与编写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专项规划(2019-2030年)》。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地质工作创新流程,通过院士工作站、省部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和在大学做兼职教授,在传播、培养、推送青年地质科技人才及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