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区科技
泗水县以科技创新擦亮“泗水地瓜”名片
发布日期:2021-11-08 11: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长约两寸的金色小船里紫薯泥宛如紫色波浪、包装精美的红薯叶面膜、饺子皮大小的地瓜粉皮……泗水国家甘薯高科技产业园产品展示厅里,“高颜值”的各类甘薯加工产品让人大开眼界。


作为传统农业县,“泗水地瓜”是泗水县的一张产业名片。近年来,该县通过科技引领,创新产学研服务模式,打造“龙头企业带动、科研单位支撑、千家万户致富”的科研服务乡村振兴链条,同时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科技服务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把小甘薯做成了大产业。


泗水是国家甘薯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区,因为水质、土壤、空气零污染,农产品绿色健康,被评为“中国优质地瓜原产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获得数十个国家级荣誉。  


如何通过创新进一步擦亮这一产业的名优品牌?


为扎扎实实做大做强甘薯产业,泗水县打出一套“科技引领、品牌提升、模式创新”组合拳,政府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设立甘薯首席科学家马代夫智库团,共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同时完善科技项目攻关机制,出台《泗水县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动能。


泗水县科技局积极“穿针引线”,创新跨区域科技成果对接转移机制,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西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及时向企业发布最新科技成果,创建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国家甘薯高科技产业园,全力打造我国品类最全的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具有影响力的全产业链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和国际甘薯科技要素集聚高地。


泗水县成立了现代农业(甘薯)发展中心,实体化运作省农科院(泗水)甘薯产业技术研究院,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研究院开展甘薯新品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实用技术推广、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

同时实施甘薯产业实用人才免费培训计划,开展甘薯产业农村实用人才评选,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等甘薯生产加工组织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甘薯新品种培育、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按照企业、合作社等实际支付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费用的5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元;对集中连片种植甘薯新品种20-100亩及1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每亩分别奖励150元、200元;对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甘薯新品种的经营主体,每亩奖补资金上浮20%,最高奖补10万元;并且鼓励企业投资生产线及生产加工设备,建设甘薯交易中心、物流园。


详实明晰的科技奖补政策极大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迸发出巨大的创新动能。如今,泗水拥有“济薯25”“济紫薯1号”甘薯品种全国独家授权,龙头企业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参与制定了《食用甘薯淀粉》《食用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管理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开发了10余个系列30余个产品品种,是甘薯淀粉(粉条)国家标准的制订单位;形成“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产品既有粉皮、粉条、薯泥、全粉等传统淀粉型产品,也有薯条、薯片、甘薯糕点、酸辣粉等新型、鲜食型产品;还研发出甘薯蛋白、多糖、膳食纤维等高端保健产品,助推甘薯产业发展走向新的高度。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科技创新的成果又要真正落实到产业上来。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泗水县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机制,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以龙头企业带动,打造全产业链条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最大的甘薯食品加工企业,利丰食品有限公司设有甘薯传统食品和甘薯高科技产品两大生产基地,紧盯世界前沿技术,围绕新产品开发、甘薯良种繁育栽培、甘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研发和污染治理,实现了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八化运行模式”——“专用化品种、工厂化育苗、合同化订单、基地化种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收购、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以利丰食品为主体,经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申报,2人先后荣获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称号,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


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觑。泗水以利丰食品、圣地甘薯、银河淀粉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技术创新,甘薯产品从“粗加工”向“深加工”跨越,由单一向多元发展,上下游价值链产品进一步延伸。


针对县域实际,泗水县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编制《甘薯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甘薯产业园,聚力建设全产业链甘薯产业集群。如今,规划总面积33.9万亩的泗水县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产业园分为淀粉型甘薯产业核心区、甘薯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核心区。其中淀粉型甘薯核心区位于杨柳镇和泗水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核心区则以鹿鸣厂村为中心,位于圣水峪镇。园区内甘薯种植面积10.5万亩,集中连片核心种植区6万亩,涉及9个甘薯种植镇街。


产业园内有116家各类企业,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7 家;246 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参加合作社的比例达到 86%;5000亩甘薯种苗繁育基地,保鲜储存能力达到40万吨;常年种植甘薯面积15万亩,带动周边种植面积6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占比63.5%,甘薯产品质量追溯覆盖82%以上;甘薯加工企业30余家,年综合加工能力6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甘薯淀粉加工基地。


同步建设的甘薯电商物流园,帮助甘薯精深加工产品畅销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导产品淀粉、粉条占韩国市场的70%以上,是韩国市场第一品牌,年出口超过3000万美元。

“家里的5亩地都流转给甘薯小镇了,1亩地1年流转费800块钱,又从小镇返包了1个藕池,在里面混养上小龙虾,1年下来能挣4万块钱呢!”孔家村附近村民说。


村民说的甘薯小镇,位于杨柳镇,是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流转了孔家村、家沟园、郝家村等3个村3000亩土地建成的。公司所有生产用废水经过处理进行循环利用,是甘薯小镇生态湿地、藕塘鱼池、树木花卉的源头活水,打造了天蓝、水清、树绿、花红的生态环境,引得游人来此观水鸟、赏荷花、品美味、购特产。


“科学发展甘薯产业,我们遵循的是绿色生态理念,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实现甘薯全利用,使产业链各方更具活力,把‘泗水地瓜’打造成生态名片。”泗水县科技局局长单英姿介绍。


工作中,该县一是发展基地农业、特产农业、订单农业、出口农业等现代农业,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种植,减少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建立检测体系、可追溯体系。二是探索种养加、生物链等生态循环一体化模式,通过科技攻关,把加工产生的废液、废渣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将甘薯“吃干榨净”。如利丰集团的甘薯粉渣深加工生产线,一年可加工甘薯湿粉渣20万吨,生产膳食纤维10000吨,产生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三是依靠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由“资源—产品—废物”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转变,努力实现污水、污物的零排放,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带动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泗水已形成了从优良品种培育、甘薯基地建设、传统食品加工、甘薯全利用研发、甘薯新型食品创新到甘薯废渣废液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